一位食品安全守望者的跌宕人生
发布日期:2025-04-13 13:47    点击次数:100

——三十年风雨路,他守护着中国人的舌尖安全

人物简介:

黎永江 四川广安人

中国改革初期:在重庆沙坪坝区菜市场划黄鳝;后把重庆农成品发往上海、深圳等全国多个城市销售;

1991年,在深圳流花川菜火锅城负责6年的水产工作;

1997年开始做全国农产品配送;

2001年,获得山姆会员店优秀供应商(深圳注册的:广安商店);

2004年,在深圳设立“广安商行”;

2006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水发毛肚生产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设立深圳市水发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获得全国水发食品生产许可证);

2007年,获深圳市首批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证书;

2011年,成立重庆永江食品经营部,成为永辉超市供应商;

2012年,重庆火锅集团任食材顾问;

2013年,在重庆龙凤集团鲜能公司任海底捞毛肚食材技术顾问;

2018年,因专利服务深圳某毛肚生产厂家,牵涉不清,被关押深圳某看守所5年;

2023年被释放后,初心不改,矢志不移,仍然潜心研究毛肚生产工艺及维权工作,目前,他的毛肚生产专利服务于重庆莎公主食品有限公司等几家毛肚生产厂家。

1991年深圳流花川菜火锅城的后厨里,一位四川汉子正在水池边反复揉搓着刚从屠宰场运回的鲜毛肚。水花溅湿了工服,他却浑然不觉——这是黎永江人生中最重要的实验。当第一片经科学配比泡发的毛肚在沸水中舒展成脆嫩薄片时,他或许没想到,这个改变中国火锅食材史的发明,会在二十年后将他拖入深渊。

黄鳝桶里的觉醒

1970年代的山城重庆,16岁的黎永江在沙坪坝菜市场划黄鳝谋生。一个闷热的午后,误用氢氧化钠泡发毛肚的废水倒入黄鳝桶,顷刻间鳝群翻滚毙命。少年颤抖着捞起僵直的鳝鱼,鼻腔里的刺鼻味道与围观者的惊呼声,成为他人生第一次食品安全课的教材。

"那桶黄鳝值我三个月饭钱,但更痛的是乡亲们信任的眼神。"三十年后,黎永江在深圳看守所的铁窗前回忆道。这道伤痕,最终化作他发明水发食品专利技术的最初动力。

冰与火的征途

2006年,当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水发毛肚发明专利"证书时,黎永江的办公室堆着278本实验记录。从干木耳到海参,他带着团队测试了136种食材的分子特性。"要让老百姓既能吃上深山干货,又不必担心化学添加剂。"这项技术让传统干货突破地域限制,被永辉、海底捞等企业争相引进。

荣誉接踵而至:全国首张水发食品生产许可证、深圳首批食品安全监督员证书......他设计的水发车间里,循环水系统能精确控制PH值,工人需通过8道岗前培训。曾有采购商提议"省两道工序降低成本",被他当场请出办公室。

铁窗后的迷雾

2018年春,深圳某毛肚厂涉嫌非法添加的通报,让黎永江的专利授权服务卷入风暴。审讯室里,他反复解释技术参数,但鉴定报告上的"工业氢氧化钠"字样成为铁证——尽管那本是他三十年前就深恶痛绝的东西。"他们篡改了配方比例。"五年铁窗岁月,他在申诉材料上写满化学公式,却抵不过一纸漏洞百出的检测报告。

2023年出狱当天,58岁的他直奔重庆火锅博物馆。站在自己设计的"水发工艺流程图"展板前,看守所里被撕碎的专利证书复印件,依旧整整齐齐夹在旧皮夹里。

废墟上的重建

如今在重庆莎公主食品厂的实验室,总能看到一个带着老花镜的身影。黎永江正在调试新一代用食用碱水发毛肚技术,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映照着墙上的标语:"安全差0.1%就是100%失败"。

"当年那些消失的水发手艺,不该被污名化。"他最新服务的胡铁火锅料厂里,每批产品都附有"安全承诺书",末尾印着醒目的红色指纹——这是发明家与时代的对赌协议。

未完成的答卷

站在长江索道上,黎永江常望着两岸星罗棋布的火锅店出神。从手工划鳝到移动冷链,从看守所铁窗到实验室灯光,这位中国第一代食品工业人的故事里,始终回荡着1978年那个重庆菜市场的雨声。

"等案子昭雪那天,我要重修《中国水发食品技术史》的新篇章。"他抚摸着专利证书上的防伪纹路,身后冷藏车正轰鸣着驶向远方。车厢里,冰晶包裹的毛肚在恒温箱中沉睡,如同被时代冷冻的真相,静待解封时刻。

(王泽勇 文/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